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安德鲁·所罗门于1993年12月19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文章,成为了美国在1990年代初期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鉴于当时的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以及《纽约时报》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这篇文章,包括其封面和标题,被认为促使意识形态和市场共同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北美的热潮.倘若我们打破对《纽约时报》的概念化判断,转向个案的抽丝剥茧,将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思考相关的问题:这样的新闻观察是如何生产的呢?所罗门的文章有些什么观点?所罗门的本意真是如此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察呢?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所罗门所发表的封面批评的写作缘起、个人经验、知识来源,以及《纽约时报》的“哈欠”到“吼叫”的“变形记”的图像传播与标题争议,剖析其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过程,分析“哈欠”与“吼叫”存在的合理性与问题.
推荐文章
浅谈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三个因素
当代艺术
西方影响
中国文化
中国当代艺术铸件
雕塑创作
铸造技术
艺术品
中国当代艺术的写意观
中国当代艺术
写意
评《纽约时报》的"报品"
《纽约时报》
'档案记录报'
基本品格
专业主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个“哈欠”的意识形态生成——对1993年《纽约时报》中国当代艺术评论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世界美术 学科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纽约时报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史与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典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当代艺术
纽约时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美术
季刊
1000-8683
11-1189/J
大16开
北京市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
2-1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