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推荐文章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治疗进展
脑血管事件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治疗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循证医学治疗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
综合管理系统
抗栓
二级预防
溶栓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与认知障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综述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定义及预测模型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轻型卒中
预测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个体化治疗
来源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综述: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9-493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8.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伊龙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17 33 3.0 5.0
3 陈玮琪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6 11 2.0 3.0
7 荆京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6 9 2.0 2.0
11 王拥军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27 68 4.0 8.0
14 马琳 100050 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分子标记物
药物基因组学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卒中杂志
月刊
1673-5765
11-5434/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25号房地置业大厦606室
80-507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5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