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北部湾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研究不足,局部构造认识存在差异等问题.文中利用二维、三维地震,结合重力、钻井等资料,阐明了北部湾盆地构造演化过程,明确了典型构造发育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北部湾盆地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即北部坳陷带、南部坳陷带和中部隆起带.控凹边界断层为大型低角度拆离正断层,分割变质核杂岩与上盘岩石,其中下盘穹隆状变质核杂岩由地壳中—高级古老变质岩及晚期岩浆岩组成(包括被拆离断层切割的含糜棱状岩石的剪切带,如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和片麻岩等);②受断裂伸展拆离,同时叠加晚期伸展应力旋转,乌石凹陷东区发育大型断层掀斜反转构造;③新提出“三明治”式地层充填模式下发育的顺层剪切走滑构造的形成机理.“三明治”式刚柔性岩石呈层状分布,在反转掀斜及后期应力场旋转叠加力的作用下,地层非常容易失衡,特别是在其界面处(刚柔界面、柔性界面内部)存在明显的物理力学差异性,二维层状滑动面摩擦阻力非常小,极易造成岩石的顺层剪切走滑.
推荐文章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CO2气成因探讨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CO2气
成因
岩浆活动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砂箱实验研究及启示
涠西南凹陷
砂箱模拟
断裂系统
成因机制
北部湾盆地涠西勘查区反转构造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油气聚集
反转构造
涠西
北部湾盆地
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控油作用
构造特征
盆地演化
迈陈凹陷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部湾盆地演化及局部构造成因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变质核杂岩 拆离 构造反转 成因机制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8-203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82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5717.2018.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希冰 32 56 4.0 5.0
2 胡林 13 12 2.0 2.0
3 赵顺兰 6 27 2.0 5.0
4 李才 20 153 7.0 12.0
5 范彩伟 21 96 6.0 8.0
6 代龙 12 21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3)
共引文献  (403)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9(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2(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4(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2(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3(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4(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5(23)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北部湾盆地
变质核杂岩
拆离
构造反转
成因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