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拟采用活化MDEA与混合胺两种溶剂处理天然气中的酸性组分 H2S和CO2,基于活化剂PZ和DEA与CO2反应的机理不同,针对高含碳不含硫和高含碳高含硫两种气质进行了研究.通过ASPEN HYSYS 9 .0模拟软件,以典型活化MDEA(PZ+MDEA)与混合胺(DEA+MDEA)作为吸收剂,研究两者的脱硫脱碳效果.结果表明:针对高含碳不含硫天然气,在达到相同的脱碳效果和相同的酸气负荷前提下,采用活化M DEA作为吸收剂体现出明显节能优势;针对高含碳高含硫天然气,在达到相同的脱碳效果和酸气负荷的前提下,采用混合胺作为吸收剂更节能.
推荐文章
PZ活化MDEA胺液配方发泡特性研究及预测
PZ活化MDEA胺液
发泡高度
消泡时间
发泡特性
MDEA活化胺液在天然气预处理工艺中的吸收性能
甲基二乙醇胺
二氧化碳
活化胺液
吸收
活化甲基二乙醇胺脱碳工艺探讨
甲基二乙醇胺
活化甲基二乙醇胺工艺
二乙醇胺
哌嗪
CO2
闪蒸
MDEA+MEA/DEA混合胺液脱碳性能实验研究
MDEA
MEA
DEA
天然气脱碳
吸收
解吸
混合胺液
CO2吸收速率
CO2吸收负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化MDEA与混合胺适应性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关键词 活化MDEA 混合胺 串级吸收 天然气 脱硫 脱碳 适应性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处理与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5,30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18.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小榆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44 259 8.0 14.0
2 蒋洪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98 691 14.0 20.0
3 杨仁杰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活化MDEA
混合胺
串级吸收
天然气
脱硫
脱碳
适应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