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痞痛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s,MC)活化、脊髓背角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痞痛舒低剂量组、痞痛舒中剂量组、痞痛舒高剂量组,以碘乙酰胺蔗糖法制作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28d,各组大鼠行胃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胃黏膜MC并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Real-time RT-PCR检测c-f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1.模型组胃EMG振幅、胃组织黏膜MC数、脊髓背角c-fos蛋白、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镜下观察胃组织未见明显炎症改变.2.与模型组相比,痞痛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MC数量明显减少(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痞痛舒高剂量组的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及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痞痛舒中、高剂量组c-fos mRNA的表达、ERK1/2磷酸化水平低于模型组和痞痛舒低剂量组(P<0.05).[结论]痞痛舒治疗FD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胃黏膜MC活化,减少末梢神经刺激,抑制c-fos表达和ERK磷酸化,降低中枢敏感,从而降低内脏高敏感.
推荐文章
清肝消痞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
清肝消痞胶囊
临床疗效
症状积分
超声检查对消痞舒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实时超声显像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动力学
自拟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观察
消痞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吗丁啉
枳实消痞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障碍
枳实消痞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痞痛舒降低内脏高敏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痞痛舒 FD c-fos ERK 内脏高敏感 经验方 剂量 机制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6
页数 9页 分类号 R256
字数 69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466/j.issn1005-5509.2018.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洁 38 183 8.0 11.0
2 蔡利军 36 157 6.0 12.0
3 智屹惠 18 63 4.0 7.0
4 沈淑华 23 84 4.0 8.0
5 王坤根 23 94 4.0 9.0
6 沈炜 6 34 3.0 5.0
7 林友宝 5 15 3.0 3.0
8 黄立权 12 2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8)
共引文献  (422)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痞痛舒
FD
c-fos
ERK
内脏高敏感
经验方
剂量
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5-5509
33-1349/R
大16开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32-14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2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976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