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江西科学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对吉安市2017年6月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和中低层西南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主要的触发机制,超低空925 hPa低涡长时间维持和地面静止锋停滞是导致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流层中层500 hPa没有干空气侵入,不利于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建立与发展.将本次暴雨过程的水汽、动力及热力条件相关物理量指数与江西汛期暴雨物理量平均值进行了对比,均超过或与平均值持平.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典型的"牛眼"结构特征是判断强降水的重要标志.
推荐文章
吉安市2010年6月17-20日暴雨成因分析
暴雨
环流形势
中尺度雨团
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
冷空气
吉安市2008年5月27-28日区域性暴雨成因分析
区域性暴雨
环流形势
江西吉安
2017年6月12日贵阳地区暴雨成因分析
暴雨
系统配置
江淮切变线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吉安市2017年6月初暴雨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江西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物理量对比 回波特征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6-290
页数 5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18.0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文娟 3 2 1.0 1.0
2 周玉凤 1 2 1.0 1.0
3 李素娥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雨
低涡
物理量对比
回波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科学
双月刊
1001-3679
36-1093/N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