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预流”.
推荐文章
张大千艺术衍生品的创新探究
张大千
艺术衍生品
设计
论张大千先生的"大匠"精神
教育美学
时代性
共融
张大千杨妃图中女性装扮研究
张大千
杨妃图
女性装扮
差异
张大千杨妃图中女性装扮研究
张大千
杨妃图
女性装扮
差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流”:重访西北考察语境中的张大千
来源期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学科
关键词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张大千艺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弌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18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月刊
2095-1639
10-1005/K
16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