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不同的Pd前驱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系列A12O3负载Pd催化剂,研究表明:Pd的化学状态、卤素离子的引入等不仅可直接影响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还可影响气氛中H2O的作用.当Pd以氧化态存在时,以Pd(NO3)2的HBr溶液为前驱体所制备得到的Br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而以PdCl2的HC1溶液为前驱体所得C1C催化剂的活性最低;经H2还原后,催化剂的活性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以Pd(NO3)2为前驱体所得CH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CO氧化活性,另外两种催化剂活性相差不大.同时对于还原态催化剂,气氛中的H2O可抑制CH表面CO的吸附,并有利于O2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显著提高了CO的氧化活性;但C1和Br引入后,H2O的存在对CO吸附和活性影响不明显.当Pd以氧化态形式存在时,H2O的引入可促进BrC和C催化剂上的CO氧化,其中BrC催化剂上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但却抑制了以PdCl2的HC1溶液为前驱体所得ClC催化剂上的CO氧化.
推荐文章
H2O对Pd/CeO2-TiO2催化剂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CO低温氧化
CeO2
TiO2
CeO2-TiO2
Pd催化剂
H2O
核-壳结构Pd-Co3 O4@SiO2催化剂的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Pd-Co3 O4SiO2
低浓度甲烷
催化燃烧
核-壳结构
热稳定性
自组装法
高分散负载Pd催化剂上CO氧化性能
CO催化氧化
负载型催化剂
原位谱学表征
氨浓度对氨蒸发法制备Pd-Cu/凹凸棒土催化剂常温CO氧化性能的影响
Pd-Cu/APT
凹凸棒土
氨蒸发法
氨浓度
CO常温催化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2O对不同状态Pd催化剂上低浓度CO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CO 催化氧化 Pd催化剂 水的影响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8-1076
页数 9页 分类号 TQ4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73/j.cnki.cjrm.XY17090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杨龙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结构可控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0 698 16.0 23.0
2 詹望成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结构可控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 122 5.0 10.0
3 王丽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结构可控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6 116 6.0 9.0
4 吴彦町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结构可控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张艳慧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结构可控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
催化氧化
Pd催化剂
水的影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
月刊
0258-7076
11-2111/TF
大16开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82-16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