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对麦胚球蛋白中的免疫组分进行分离提纯.以人血丙种球蛋白为模板,间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以活化的壳聚糖球为载体,制备对麦胚球蛋白有特异性吸附的2种印迹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色谱及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及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其吸附性能,并分析MIPs-麦胚蛋白吸附-解析附的过程.结果表明,以2种形态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的印迹聚合物对麦胚球蛋白组分的有效吸附量分别为20.75,3.27 mg/g;分离因数达到1.92,1.04.对印迹聚合物A建立Langrnuir吸附模型,得到吸附平衡常数K为6.11.通过分析发现该材料对麦胚球蛋白免疫组分存在特异性吸附且能够有效洗脱.该聚合物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麦胚球蛋白及医药级球蛋白的纯化提供了新思路.
推荐文章
磁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分子印迹
磁性纳米粒子
多巴胺
植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
植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征
吸附性能
解吸
吡蚜酮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表征
吡蚜酮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硅胶表面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分子印迹技术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延胡索乙素
硅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麦胚球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表征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麦胚球蛋白 分子印迹 壳聚糖微球 人血丙种球蛋白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7-25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18.07.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继红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36 159 7.0 10.0
3 杨铭乾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1 36 4.0 5.0
4 王文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5 76 4.0 8.0
5 李海月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6 16 3.0 3.0
6 纪小国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6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麦胚球蛋白
分子印迹
壳聚糖微球
人血丙种球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