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敏感生物标志物探讨苍耳子生品与炒品之间的肝毒性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苍耳子生品组、苍耳子炒品组(16.70g(原生药)/kg),每组6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7d.经腹主动脉取血后检测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及敏感生物标志物,检测肝组织miRNA-12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苍耳子生品16.70g/kg组、苍耳子炒品16.70g/kg组大鼠血清肝毒性传统生物标志物ALT、AST、ALP、TBIL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动物血清肝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GLDH、Arg Ⅰ、α-GST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无差异;肝组织中miRNA-122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光镜下未观察到苍耳子生品组与苍耳子炒品组肝组织出现明显病理形态学异常.结论:GLDH、Arg Ⅰ、α-GST、miRNA-122均可作为研究苍耳子肝毒性变化规律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其中miRNA-122以其特异性和灵敏度极高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服用苍耳子致急性肝肾功能损伤一例并文献复习
苍耳子
肾功能不全,急性
药物性肝损伤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50%苍耳子酊治疗局限性白癜风的临床观察及不同浓度苍耳子煎剂用于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实验结果分析
白癜风
白驳风
50%苍耳子酊
不同浓度
小鼠模型实验
黑素细胞
苍耳子煎剂
砂炒苍耳子降低毒性的最佳工艺研究
苍耳子
苍术苷
正交实验
苍耳子与东北苍耳子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苍耳子
东北苍耳子
HPLC指纹图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敏感生物标志物的苍耳子生品与炒品肝毒性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学科
关键词 苍耳子 肝脏 敏感生物标志物 miRNA-122 毒性规律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燕秋 3 3 1.0 1.0
2 唐绍微 6 3 1.0 1.0
3 曾瑾 2 0 0.0 0.0
4 赵军宁 3 0 0.0 0.0
5 刘云华 1 0 0.0 0.0
6 华桦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苍耳子
肝脏
敏感生物标志物
miRNA-122
毒性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药理与临床
双月刊
1001-859X
51-1188/R
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3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3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