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电网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何在供热的同时使发电量可调,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消纳更多的风电、 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出的间歇性的电力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是固定热电比输出的一种系统,因为要满足供热需求必须发出一定的电力,而在同一时刻电力的不可调为可再生能源的入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热电冷联供系统还存在着余热不能彻底回收的难题.本文针对热电冷联供系统在供热季纳入主动配电网时发出的电力难以灵活调节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热电协同型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能够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需求,灵活地调节发电和供热负荷,同时还能实现系统余热量的彻底回收.本文介绍了新系统的流程及特点,对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系统的可调节范围、运行能耗、经济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推荐文章
太原市热电冷三联供的实践思考
热电冷三联供
热电联产
溴化锂制冷
节能环保
基于燃气内燃机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热电冷三联供
内燃机
余热利用
燃料电池在建筑热电冷三联供中的应用分析
燃料电池
建筑热电冷三联供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电协同型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新流程和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区域供热 学科
关键词 热电协同 热电冷三联供 主动配电网 调度范围 余热回收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27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641/j.cnki.cn11-3241/tk.2018.05.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付林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53 2549 25.0 41.0
2 赵玺灵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43 397 12.0 18.0
3 甄浩然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 1 2 1.0 1.0
4 薄纯君 利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24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电协同
热电冷三联供
主动配电网
调度范围
余热回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区域供热
双月刊
1005-2453
11-3241/TK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泽园15号楼2层
2-53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9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