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追溯了罗振亚诗歌创作的精神历程,从学人诗歌的特质介入其诗歌的艺术质素。罗振亚醉心构筑诗学的"家宅",赖于对"故乡"的根性书写。诗人始终将青春作为诗歌的常项,由青春之轻向生命之重过渡,已然是罗振亚诗歌着重表现的内容。这也带来了诗歌外在形式的新变,更适于表达复杂的人生况味与思索。
推荐文章
浅析舞剧《长恨歌》的价值所在
舞剧
《长恨歌》
华清池
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冲不出牢笼的鸟——从女性主义角度看《青春之歌》
林道静
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悲剧性命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罗振亚诗歌:从“青春之歌”到“长恨歌”
来源期刊 写作: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罗振亚 诗歌 青春 故乡 时间 亲情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H31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超 绥化学院图书馆 24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振亚
诗歌
青春
故乡
时间
亲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写作
双月刊
1002-7343
42-1088/H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
38-6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10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44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