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患者男,55岁,面部斑块20余年,未发现合并免疫缺陷疾病.皮肤科检查:鼻部、双面颊、口唇上方大片淡红色斑块,少量脱屑,鼻背部疣状增生,鼻尖1个黄豆大小的疣状突起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角质层中可见菌丝样结构.真皮内弥漫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在多核巨细胞内见孢子样结构,过碘酸-雪夫染色阳性.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玻片小培养(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内含大量孢子的分生孢子器及分隔分支的暗色菌丝.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Microsphaeropsisarundinis.诊断为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CO2激光去除鼻尖部位疣状突起,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每天2次,3个月后皮损消退停药,随访6个月无复发.
推荐文章
枝状枝孢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状枝孢
暗色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枝孢样枝孢霉致囊肿性痤疮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
枝孢样枝孢霉
囊肿性痤疮
暗色丝孢霉病
颞浅动脉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肤软组织缺损
岛状皮瓣
修复
多变根毛霉致面部皮肤毛霉病1例
皮肤毛霉病
多变根毛霉
两性霉素B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引起面部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着色真菌病 序列同源性,核酸 面部 感染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4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永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真菌科 89 371 9.0 13.0
2 吕桂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真菌科 80 383 10.0 14.0
3 刘维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真菌科 208 834 14.0 18.0
4 曾学思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病理科 123 283 7.0 11.0
5 孙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皮肤科 8 6 2.0 2.0
6 王淼淼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25 76 5.0 7.0
7 冯雨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皮肤科 5 2 1.0 1.0
8 吴丽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皮肤科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着色真菌病
序列同源性,核酸
面部
感染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