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含量的影响及初步影响机理,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后,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变化.[方法]以黄山松在凤阳山的主要分布海拔范围1000~1800m为准,选取1200、1500、1800m3个海拔梯度,在每个海拔梯度的阳坡选取3个标准样地(20m×20 m),用蛇形法于每块样地取样,带回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化学组分含量.[结果]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水溶性碳及有效磷含量在各海拔间差异性显著(P<0.05);随海拔升高,烷基碳、N-烷氧碳含量先增大后减小;芳香碳、酚基碳及羰基碳含量则先减小后增大;烷氧碳和缩醛碳含量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1200 m处羰基碳含量与其他两个海拔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显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之间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羰基碳、烷基碳含量及Z烷基碳/Z烷氧碳的变化引起的.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总磷含量及土壤容重对有机碳分子结构复杂程度影响较强;土壤总氮含量与有机碳稳定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海拔变化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高海拔处温度过低会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推荐文章
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碳组分的海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碳组分
海拔梯度
微生物生物量碳
碳水解酶
黄山松
海拔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黄山松阔叶混交林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
海拔
不同松栎混交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差异分析
麻栎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混交林
海拔梯度变化对武夷山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和有效性的影响
海拔梯度
磷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磷
酸性磷酸酶
能量分配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拔变化对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化学组分 海拔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黄山松阔叶混交林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7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7120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5)
共引文献  (293)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有机碳
化学组分
海拔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黄山松阔叶混交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