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爆炸与冲击       
摘要:
基于预制破片技术的杀伤战斗部周向破片场威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战斗部头部轴向破片较少,难以实现对空间域的完全封锁.为了改善杀伤战斗部轴向破片场分布,探索影响轴向预制破片飞散角和速度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轴向威力增强战斗部,通过改变战斗部头部形状、曲率半径并加装球形预制破片实现轴向威力增强.运用LS-DYNA软件对战斗部爆炸驱动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起爆条件得到战斗部结构参数对轴向预制破片初速和飞散角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预制破片的飞散角及速度与战斗部头部结构参数关系密切,采用圆弧形头部结构可显著提高预制破片的飞散速度和飞散角,使预制破片轴向封锁区域显著增大,大大增强战斗部轴向威力.
推荐文章
鱼雷战斗部威力评估技术现状与发展
鱼雷战斗部
威力
毁伤
评估
起爆方式对战斗部杀伤威力影响分析
破片初速
杀伤威力
杀伤面积
轴向分布
起爆方式
破片聚焦战斗部的动态杀伤威力设计
爆炸力学
动态杀伤威力
仿真
破片聚焦战斗部
实战
杀爆战斗部爆破威力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爆破威力
抛掷漏斗坑
抛掷系数
抵抗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战斗部轴向威力的增强
来源期刊 爆炸与冲击 学科
关键词 预制破片 LS-DYNA 战斗部 战斗部 飞散角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6-8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O389|TJ4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3/bzycj-2016-03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鹏万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51 442 13.0 19.0
2 周强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8 16 2.0 4.0
3 刘文斌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2 1.0 1.0
4 谭振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5 祝奎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预制破片
LS-DYNA
战斗部
战斗部
飞散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爆炸与冲击
月刊
1001-1455
51-1148/O3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7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1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