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鉴于粉煤灰和煤矸石的产量很大,其资源化利用率问题备受关注.将超细粉煤灰、煤矸石和黏土按一定比例在不同温度下焙烧成薄板状砖,同时以粉煤灰代替超细粉煤灰作为对照组.研究了用超细粉煤灰和煤矸石代替部分黏土焙烧成砖块的优越性,并研究了超细粉煤灰烧结料性能的机理.研究表明:1100 ℃焙烧100 min,掺超细粉煤灰比掺等量的粉煤灰试样物理性能好,吸水率能达到10%以下;强度为MU30优等级;导热系数为0.41 W/ (m·K).试样块XRD图谱上出现明显的石英、莫来石特征峰;SEM电镜观察可见,石英将少量莫来石覆盖,烧结试样致密性优良;TG-DTA热机理显示试样的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150 ℃.这项研究表明了粉煤灰超细化处理的必要性.
推荐文章
超细粉煤灰试验研究报告
超细粉煤灰
水泥
混凝土性能
烧结粉煤灰轻质承重砖研究
粉煤灰
烧结轻质承重砖
超细粉煤灰制备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超细粉煤灰制备
ADAM5000
组态王
监控系统
烧结剂对新疆粉煤灰中锂浸出的作用特性
粉煤灰
烧结剂
微波
固废回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细粉煤灰烧结性能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非金属矿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超细粉煤灰 煤矸石 烧结 机理研究 莫来石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5
字数 33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098.2018.02.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子芳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3 338 11.0 15.0
2 马俊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5 1.0 2.0
3 解一涵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5 1.0 2.0
4 许明璐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6)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细粉煤灰
煤矸石
烧结
机理研究
莫来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非金属矿
双月刊
1000-8098
32-1144/TD
大16开
苏州市三香路999号
28-84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6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