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2017年8月28日,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村发生山体崩塌,崩塌方量约6×105 m3,造成35人遇难.本文通过应急调查、过程还原及工程地质分析,对崩塌破坏过程及机理初步研究,以期有益于后续防治及类似灾害防范.研究发现,崩塌主要发生在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灰岩和粉砂岩地层中,岩层面近水平,受构造和卸荷作用,发育有平行于坡面的陡倾节理,受长期重力作用和风化作用影响,溶蚀漏斗和塌陷发育,节理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形成裂隙带和沉陷带;崩塌过程还原显示,崩塌可分为“沉陷带变形崩塌-坡面局部崩塌-整体溃屈崩塌-撞击地面-碎屑流”五个阶段;根据崩塌变形和运动特征,崩塌可分为崩塌源区、崩积区、碎屑流区和变形区四个区;崩塌体在降雨和采矿作用影响下,拉裂沉陷带和水体的楔形侧向挤压和劈裂作用加剧了坡顶临空岩土体的变形,崩塌发生前的降雨过程对崩塌的发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荐文章
岩石变形破坏的熵突变过程与破坏判据
岩石系统
变形破坏
熵突变
屈服准则
破坏判据
2017年8月28日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村崩塌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
普洒村崩塌
远程运动
地下采矿
地质灾害隐患
成因机理
失稳前兆
基于地震信号的贵州纳雍崩塌-碎屑流运动特征分析
纳雍崩塌
地震信号
运动阶段
受力-时间函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贵州纳雍“8·28”崩塌破坏过程与变形破坏机理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崩塌 碎屑流 沉陷带 楔形劈裂作用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崩塌滑坡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8.01.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冷洋洋 10 24 3.0 4.0
2 魏云杰 3 10 2.0 3.0
3 陈红旗 10 61 5.0 7.0
4 肖锐铧 2 8 2.0 2.0
5 王文沛 2 3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0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崩塌
碎屑流
沉陷带
楔形劈裂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