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尽管2相折返对理解心肌电紊乱有重要意义,但心脏异质性是相对宏观的概念,于邻近细胞间并不明显,差异也不可能过大.而相邻心肌2相高电位与可兴奋间期时间跨度过长,共存的可能性不大.心肌动作电位的3相持续时间较长且电压变化幅度较大,高电位可成为激动源,超常期又易于激动,使该期集心肌兴奋的始动性、被动性、时间差异的微观性于一体,在心脏异质性增大的基础上,于特定神经内分泌条件下,相邻细胞间较小的动作电位时间差异为心律失常发生提供了可能,即同处于3相位邻近细胞高低电位并存可能是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所在.
推荐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犬单相动作电位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关系的实验研究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狗电刺激心脏传导阻滞单相动作电位
心力衰竭家兔心室动作电位时程整复性变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
动作电位时程
整复性
室性心律失常
热休克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心肌动作电位的影响
Langendorff灌流模型
心律失常
热休克蛋白类
动作电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识别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em>3</em>相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来源期刊 医学争鸣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律失常 2相折返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时程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6/j.issn.1674-8913.2018.05.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绍祥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1)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5(4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6(30)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律失常
2相折返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时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争鸣
双月刊
1674-8913
61-1481/R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8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70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