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医郁证理论由来已久,然古今异意.《黄帝内经》有五郁论,朱丹溪有六郁之说,今日狭义的郁证专指情志致郁.然而以上仅为较具代表性之观点,郁证在古代医籍中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笔者意图通过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梳理,还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推荐文章
六郁学说探析
中焦
六郁
越鞠丸
理论探讨
湖泊底泥释氮预测模型及释氮控制研究
双龙湖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底泥
释氮
模型
从肝脾论郁病
肝病致郁
脾病致郁
肝脾失调致郁
固体释光剂量计
选频释光
BG2003释光谱仪
年龄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释“郁”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郁证 病名源流 考证 抑郁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2-4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郁证
病名源流
考证
抑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