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External Prestressing Self-centering Frame,EPSCF)结构的变形和耗能特性,设计了1/2比例单层单跨EPSCF结构框架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了相应无控结构和有控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模型设计内容包括预应力钢绞线、梁柱铰接节点、柱脚铰接节点以及阻尼器等.试验结果表明,EPSCF无控结构中施加的钢绞线预拉力将在节点处产生摩擦力,使得结构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EPSCF有控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现饱满的S形,表明阻尼器的设置使得结构耗能能力和位移控制能力大大提高;由EPSCF无控结构的骨架曲线得出的侧向刚度试验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差很小,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对比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
推荐文章
一种新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试验
自复位
防屈曲支撑
残余变形
预应力
拟静力试验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结构预应力筋布置方案优化分析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结构
有限元分析
方案优化
动力响应
构件内力
钢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钢纤维
无粘结预应力
扁梁框架
拟静力
拟动力
抗震性能
火电厂预应力框架拟静力试验与推覆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
框架结构
拟静力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拟静力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结构工程师 学科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自复位 金属阻尼器 拟静力试验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5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35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亮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46 508 11.0 22.0
2 刘霞 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 18 484 4.0 18.0
3 胡宇飞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体外预应力
自复位
金属阻尼器
拟静力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结构工程师
双月刊
1005-0159
31-1358/TU
大16开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40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9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2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