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相关功能.对比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前(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和改进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相同时间段内凝血功能常规检验的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TAT的变化.观察“不规范报告数”、“临床投诉量”和“满意率”等指标是否优化以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改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提醒功能,包括实现对标本全过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功能、增加患者采集信息的条目、增加采集和送检提醒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报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下降(采集量不符合要求0.61% vs0.20%,标本凝固0.41% vs 0.26%,溶血或脂血0.067% vs 0.038%,TAT超时0.23% vs 0.098%,患者基本资料不全0.16% vs 0.038%).标本运送反应时间(TAT1)、送检时间(TAT2)、实验室报告时间(TAT3)的中位数值和TAT1+ TAT2、TAT3的离群值占比均下降.标本在检验科之外的流转时间减少了10.5 min.评价指标上,由分析前错误导致的“不规范报告数“由7份减少到3份,“临床投诉量”由5次降为2次,临床对凝血功能常规检验流程和结果的总体满意率由89.7%上升为96.0%.结论 改进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减少实验室不易觉察的分析前错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