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测量颈动脉斑块的灰阶中位数(GSM)和斑块总体积(TPV),分析GSM、TPV及二者比值(Q)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颈动脉斑块患者107例,根据其颅脑CT和MRI检查结果,将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发生部位为同侧者66例判定为脑梗死组(A组),将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发生部位为异侧者41例判定为非脑梗死组(B组).两组患者均行三维超声检查,应用QLAB-VPQ软件获取GSM和TPV,并计算其比值Q,分析GSM、TPV及Q值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比较GSM、TPV及Q值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和95%可信区间.结果 A、B组GSM、TPV及Q值行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644、-4.515、-4.857,P=0.032、0.043、0.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SM的OR值为1.078(1.024~1.135),TPV的OR值为1.037(1.019~1.056), Q值的OR值为1.015(1.007~1.024).ROC曲线显示GSM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95%可信区间0.729~0.894(P=0.000);TPV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95%可信区间0.729~0.891(P=0.000);Q值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821,95%可信区间0.743~0.899(P=0.000).结论 GSM、TPV及Q值均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Q值的诊断价值最高.
推荐文章
颈动脉溃疡斑块与症状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颈动脉溃疡斑块
脑血管造影
症状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踝肱指数
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
超声检测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动脉斑块灰阶中位数、斑块总体积及其比值Q与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检查,三维 颈动脉斑块 灰阶中位数 斑块总体积 脑梗死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23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3|R445.1
字数 25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6978.2018.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金锋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42 240 10.0 13.0
2 董发进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8 88 6.0 9.0
3 魏章洪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4 46 5.0 6.0
4 田宏天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 2 1.0 1.0
5 梁丽君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检查,三维
颈动脉斑块
灰阶中位数
斑块总体积
脑梗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月刊
1008-6978
50-1116/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
78-116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2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89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