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目前关于页岩气储层孔隙演化及其机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尚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岩心分析和样品热模拟实验,采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技术,对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径变化规律等进行研究,探讨有机孔隙演化特征,分析伴生矿物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建立该区页岩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主要发育裂缝、无机孔隙、有机孔隙等3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后者是页岩气赋存的主要储集空间,其又可细分为无定形干酪根孔、结构型干酪根孔、沥青质孔及生物化石孔等4类;②有机质收缩缝先在有机质颗粒一侧出现,随温度升高缝宽变大,与有机质颗粒的收缩有关;③有机孔隙以密集分布于有机质内部的“海绵状”孔为主,当R0介于1.56%~3.50%时以大孔—介孔为主,R0>3.50%时大孔减少,介孔和微孔增加;④有机质类型及黏土、硅质颗粒、黄铁矿等伴生矿物的含量对孔隙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认为,该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演化模式为:无机孔隙度随埋深增加大幅度减小、有机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总孔隙度呈现出先降低、再增加、再持续减小的变化趋势.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五峰期
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页岩气
优质储集层
成因机制
生物成因硅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龙马溪组页岩气散失过程、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东南部
盆缘转换带
早志留世
页岩气
散失过程
散失能力
主控因素
有机碳含量
压力演化对页岩气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地层压力
压力演化
储集层物性
孔隙结构
晚奥陶世五峰期—早志留世龙马溪期
页岩气
四川盆地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主控因素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储集层
非均质性
骨架
孔隙
勘探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与演化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储集层 有机孔隙 无机孔隙 孔隙演化模式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8.1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静雅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6 1.0 2.0
2 何贵松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4 95 5.0 9.0
3 高玉巧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4 127 5.0 11.0
4 张培先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3 105 6.0 10.0
5 蔡潇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7 37 3.0 6.0
6 高全芳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6)
共引文献  (1011)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2(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4)
2013(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14(6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8)
2015(5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6(3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川盆地东南
盆缘转换带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储集层
有机孔隙
无机孔隙
孔隙演化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