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69例患者108处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低回声或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均行SMI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按照CEUS及SMI评分标准(0、1、2分),评价SMI与CEUS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一致性.结果 SMI较常规超声能清楚显示斑块轮廓及形态.SMI显示75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CEUS显示76处斑块内有新生血管,SMI与CEUS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评分一致数共计90处,两种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0.748).SMI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同样,CUES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斑6处,两种检查结果完全一致.108处斑块中有55处造成管腔狭窄,SMI显示斑块内有无新生血管与斑块是否造成管腔狭窄无关(P=0.473).结论 SMI能清楚显示颈动脉斑块轮廓、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可评估斑块的易损性.
推荐文章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和超声造影诊断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超微血流成像
新生血管
易损斑块
颈动脉
超微血流成像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易损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4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3.4|R44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81/j.issn.1000-503X.104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霞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3 8 1.0 2.0
2 刘悦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9 138 7.0 9.0
3 白志勇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3 11 2.0 3.0
4 张华斌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超声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 2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1)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易损斑块
新生血管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503X
11-2237/R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