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葡萄糖酸内酯、乙二胺、环氧氯丙烷、长链脂肪醇(辛醇、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系列葡萄糖酰胺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Wilhelmy铂金板法研究了不同产物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达10-5 mol/L数量级,表面张力可降至22.3 mN/m~31.5 mN/m.还进一步考查了合成的不同疏水链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Γmax最小吸附面积Amin以及聚集和吸附的标准自由能△G0mic、△G0arh等性能.
推荐文章
羧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羧酸盐
gemini表面活性剂
合成
性能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双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乳化能力
直链醇
合成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合成研究
双子表面活性剂
串联反应
原子经济性
3种燕尾形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3,4,9,10-苝二酐
双子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胶束化
热力学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葡萄糖酰胺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葡萄糖 双子 合成 表面活性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23
字数 21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18.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鸿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8 52 3.0 7.0
2 甘昌胜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1 31 3.0 5.0
3 蔡坤良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表面活性剂
葡萄糖
双子
合成
表面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化工
双月刊
1008-553X
34-1114/TQ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北路363号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内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2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22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