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切沟是黄土高原侵蚀沟的重要类型之一,对流域水文、植被、地貌和生态等地表过程具有深刻影响.为明确土壤物理参数对切沟地形、坡位和深度的响应,在陕北黄土高原选择典型切沟,根据其走向设置沟道、沟缘及坡面3条样线,对40个样点按照10 cm深度间隔采集0~30 cm各土层原状土样,利用定水头法和烘干法对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形对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个参数随坡位自下而上均呈波浪式变化趋势;沟缘和坡面位置容重随坡位上升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沟缘表层坡下土壤含水量较其他坡位明显偏低;②沟缘和坡面位置不同土层深度饱和导水率及容重的大小变化规律与沟道恰好相反;③对于各土层深度而言,沟缘和坡面土壤含水量均与沟道内差异显著,且沟缘土壤含水量总是低于坡面.以上结果表明,切沟分布改变了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在坡面的空间格局,在黄土区坡沟系统内不同地形条件对相关土壤物理参数的影响不应忽视.
推荐文章
喀斯特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特征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空间变异
喀斯特
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侵蚀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表层土壤含水量
侵蚀坡面
有机碳水平
不同季节
变异性
土壤含水量、容重、光谱反射率之间相伴变化关系研究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近红外光谱
土壤光谱反射率
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动态研究
陕北
黄土区
退耕还林
植被类型
土壤
含水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区坡沟系统容重、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含水量变化分析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切沟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水土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2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6/j.azr.2018.02.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玉华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22 92 5.0 8.0
3 赵明阳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5 41 2.0 5.0
4 甘淼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2 23 2.0 2.0
7 李同川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21 2.0 4.0
8 毛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1)
共引文献  (785)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6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3(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4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9(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切沟
土壤容重
饱和导水率
土壤含水量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研究
双月刊
1001-4675
65-1095/X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3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7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