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辛温药在治疗外感病初起时其配伍应用经历了单纯使用辛温药、辛温苦寒相配、辛温与辛凉相配的3个变化过程.萌芽阶段(战国到晋唐)、成长阶段(宋金元)与形成阶段(明清)是温病学派形成过程中的3个重要时期,随着温病学派的崛起,辛温药由最初的辛温峻烈之品到后来的微辛温之品,其与寒凉药的比例也不断变化.本文对三个时期温病初起时辛温与寒凉的配伍应用进行了梳理,强调根据病机临证处方用药,注重寒温并用、性味合化的组方思路,辨治温病初起时可体现为辛温与寒凉药物配伍,意在使用辛温开郁达邪,与清热凉解祛邪相结合,根据气机郁闭与热邪炽盛的程度决定选药与用量.为临床辨治温病时辛温药与辛凉药的配伍应用提供思路.
推荐文章
温病初起治疗用药之探讨
温病
治疗用药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五脏温法与温剂组方配伍规律浅析
五脏
治法
温法
组方配伍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赖氨酸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头孢呋辛赖氨酸
头孢呋辛钠
输液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析温病初起辛温与寒凉配伍应用的发展规律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病初起 辛温药 寒凉药 配伍规律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7-36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54
字数 4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8.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76 564 14.0 20.0
2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43 548 12.0 18.0
3 刘铁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49 311 9.0 17.0
4 郑子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14 41 4.0 6.0
5 司庆阳 3 7 2.0 2.0
6 王云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7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病初起
辛温药
寒凉药
配伍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