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为解决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出现的储层异常低电阻现象,提高测井评价的准确性,研究页岩气储层低阻的形成原因及机制.首先对低阻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及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结合岩心资料,完善页岩气储层低电阻率的成因;然后通过对扬子地区页岩气储层测井资料的处理,分析储层低阻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造成页岩储层低阻主要包括6个因素:较高黏土含量,过成熟有机质,高黄铁矿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发育差的储层物性及优良的地质条件.实际地层的低阻成因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储层影响因素不同,需要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及岩心资料,利用邻井对比和上下层段对比的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要成因,有利于准确识别含气层段,提高测井解释评价的精确度.
推荐文章
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及进展
测井评价
页岩气储层
总有机碳
成熟度指数
裂缝识别
样本数据库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
页岩气
储集层
参数
数学模型
综合评价
测井解释
计算机软件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扬子地区
源岩
储层
页岩气
勘探目标
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综合评价
四川盆地
海相页岩气
水平井
储集层品质
有机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总合气量
脆性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储层低阻成因分析及测井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页岩气 电阻率测井 低阻页岩 测井评价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与勘查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E122.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05.2018.05.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1)
共引文献  (17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3(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4(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页岩气
电阻率测井
低阻页岩
测井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