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子宫结合带(JZ)是1983年由Hricak等提出,把磁共振成像(MRI)上肌层和内膜之间的低信号带称之为子宫结合带,随后JZ在组织解剖上获得了定位,即子宫肌层的最内层.已经证实JZ功能异常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者们将目光集中在了JZ的超微结构上,试图寻找出引起其功能异常的结构基础.本文重点对正常子宫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JZ的生理特性及超微结构进行综述.
推荐文章
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群
肠道菌群失调
女性生殖道菌群
KGF的表达和M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近况
子宫内膜异位症
恶变
卵巢肿瘤
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集落形成单位
标记滞留细胞
侧群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和功能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综述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3-127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8.08.04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孔宪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28 42 4.0 5.0
2 耿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宫内膜/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综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