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采空区注氮氧浓度场、 温度场数学模型,利用VB语言编制采空区注氮解算系统,开发软件.模拟研究采空区注氮前后温度场、 氧浓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氧浓度场中,采空区注氮后,氧化带宽度变窄并向工作面方向推进,并出现氧浓度急剧下降的凹点.在温度场中,注氮前后的采空区深部温度差较大,由70℃降低到40℃,且采空区温度与深度呈正比例关系.注氮后,采空区深部温度明显降低,且最高温度集中于回风巷深部附近.最后通过现场工程应用验证了研究结果,为以后煤层自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推荐文章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实测及注氮管步距确定
石炭二叠系
注氮管路末端位置
采空区三带
注氮对采空区氧气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注氮位置
注氮高度
氧化带分布
数值模拟
采空区
综放面采空区注氮前后"三带"分布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
"三带"
氧浓度
数值模拟
采空区瓦斯抽采钻孔参数及注氮防灭火研究
采空区遗煤自燃
瓦斯抽采
注氮防灭火
合理钻孔参数
最优注氮条件
氧化升温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空区注氮软件模拟及开发研究
来源期刊 煤矿开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注氮 温度场 氧浓度场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D752
字数 51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8.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月红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18 20 3.0 3.0
3 张九零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20 42 4.0 5.0
9 关雅洁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4 9 2.0 3.0
11 吴怡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6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注氮
温度场
氧浓度场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矿开采
双月刊
1006-6225
11-3677/TD
北京和平里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5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