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区位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体制与区域构造属性的重大转变.对吕梁山脉中北段古元古代花岗岩体隆升剥露的定量化研究,可以更加整体、直观的认识中部构造带内基底岩石隆升剥露作用,有助于了解华北克拉通演化过程.同时能为周围能源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提供佐证,深化对盆地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从而为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证据.通过对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系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采样分析,揭示了基底岩石初始隆升剥露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主要有两个阶段:白垩世晚期约88~77Ma和新生代早期约65~53Ma.之后,样品处在磷灰石退火带之上,虽有短暂的再次埋藏,但总体一直处在抬升剥露作用下.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热史模拟表明,不同岩体抬升剥蚀在时空上具有非均衡性,晚白垩世早期,中部关帝山岩体呈穹隆状隆升剥蚀.北部芦芽山岩体和云中山岩体晚白垩世遭受挤压,发生隆褶变形.新生代以来,岩体加速隆升,早期(65~53Ma)是岩体抬升—剥露速率出现转折的关键时期,与东西两侧相邻断陷的发育具成因上的耦合联系,在华北地块中部地区具有区域响应,并可能奠定了现今吕梁山脉中北段的地势发展格局.
推荐文章
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吕梁山
新生代
隆升
隆升机制
裂变径迹
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
吕梁山
鄂尔多斯盆地
隆升
裂变径迹
盆山耦合
山西西部吕梁山中北段现代花粉散布特征
芦芽山
关帝山
花粉捕捉器
DCA分析
CLA分析
吕梁山压实花岗岩风化土的强度特性及本构模型
路基工程
花岗岩风化土
大三轴试验
强度条件
本构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吕梁山脉中北段元古代花岗岩体隆升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剥露 中—新生代 花岗岩体 吕梁山脉中北段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122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64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001-5717.2018.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庆荣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36 220 8.0 13.0
2 王丹丹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4 8 2.0 2.0
3 黄志刚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2 1 1.0 1.0
4 孙二虎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6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2)
共引文献  (407)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6)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2(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3(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4(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5(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6(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7(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8(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9(4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变径迹
抬升—剥露
中—新生代
花岗岩体
吕梁山脉中北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