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定量评价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潜力,有助于科学评估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以确保木材产量和森林碳汇量间的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准确评估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木材产量供应潜力,利用西南各省(市、区)第七次(2004—2008年)和第八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结合森林经营规划目标设定采伐与非采伐两种情景,采用蓄积-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了乔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和碳密度,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间的乔木林生物量碳汇潜力及木材产量.结果表明,(1)2010年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为2449.06 Tg,碳密度为57.64 Mg·hm-2.碳储量大小顺序为: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碳密度大小顺序为:西藏>四川>云南>重庆>贵州.(2)采伐和非采伐情景下,2050年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分别为3829.18 Tg和4057.29 Tg,碳密度分别为81.60 Mg·hm-2和85.08 Mg·hm-2.(3)与非采伐情景相比,2050年时采伐情景下碳储量下降了228.11 Tg,碳密度下降了3.48 Mg·hm-2;但是采伐情景下2010—2050年间累计提供木材产量7.86×108 m3.西南地区幼、中龄林比例较高,随着生长成熟以及抚育经营管理使森林质量提高,该地区森林碳汇潜力巨大.制定合理的乔木林更新采伐比例,有助于在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效益的同时实现森林质量的提升和木材产量的增加.
推荐文章
中国森林乔木林碳储量及其固碳潜力预测
森林碳储量
材积源生物量法
采伐情景
碳汇潜力
中国乔木林碳储量变化研究
乔木林
人工林
碳储量
碳密度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50年碳汇潜力
森林
碳汇
退耕还林工程
西南地区
2013年河南省乔木林植被碳储量特征
碳储量
碳密度
乔木林
河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南地区乔木林碳储量及木材生产潜力预测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碳储量 采伐情景 碳汇潜力 木材产量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6-423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5|X17
字数 80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8.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80 4624 35.0 56.0
3 朱建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9 559 10.0 19.0
5 冯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7 51 5.0 7.0
8 李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5 49 4.0 5.0
11 范立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8)
共引文献  (19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储量
采伐情景
碳汇潜力
木材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