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实验方法对比制冷剂 R410A在 6 根强化换热管和 1 根光滑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测试段饱和温度为6 ℃,进出口干度分别为0.2 和0.9,质量流速变化范围为80~350 kg/(m2s).实验结果表明:三维强化管相对光滑管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强化倍率可达 1.14~1.53,因为强化表面上的凹痕阵列能够增强两相间湍动、提高汽化核心数目并打断液膜边界层制造分离流和二次流从而强化换热.三维强化管中,管 1EHT在低质量流速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而管 2EHT在相对较高的质量流速时强化性能更优;齿形参数不同的 3 根内螺纹管间的换热系数差距较大,其中当内螺纹管螺旋角足够大时齿高与液膜厚度之比相近的内螺纹管具有较好的换热性能.
推荐文章
CO2管内流动沸腾换热模型评价研究
二氧化碳
流动沸腾
干涸
传热系数
纳米制冷剂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纳米制冷剂
光管
流动沸腾
换热
非均匀受热条件下螺旋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螺旋管
流动沸腾
两相流
换热系数
非均匀受热
R410A-油混合物在7 mm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换热特性
R410A
强化管
流动沸腾
换热
关联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强化换热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对比
来源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三维强化管 内螺纹管 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制冷剂R410A 凹痕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与能源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12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111
字数 48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8.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春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9 284 10.0 13.0
2 何燕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123 471 11.0 13.0
3 李蔚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144 2139 24.0 41.0
4 陈景祥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3 11 2.0 3.0
5 唐苇羽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1 4 1.0 1.0
6 韩锦程 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强化管
内螺纹管
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制冷剂R410A
凹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月刊
1008-973X
33-1245/T
大16开
杭州市浙大路38号
32-4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819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