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分级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改进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 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对福建省血液中心2016-2017年期间发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分级和献血相关性评估,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再次献血的影响,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单采血小板共计17 207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73例,发生率3.33%,类型包括血肿(77.66%)、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R)(13.26%)、枸橼酸盐反应(6.63%)、神经刺激(0.70%)、手臂疼痛(0.70%)、其它(0.52%);均为非重度不良反应;与献血相关性的评估分级分别为1级占88.83%,2级占10.12%,3级占0.70%,4级占0.35%.血肿发生率方面,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01),不同性别、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85.84%.VR的发生率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18-23岁组发生率最高,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01),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59.21%.枸橼酸盐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初次献血高于2次及以上献血(P<0.01),不同年龄段的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反应发生后献血者半年内再次献血比例44.74%.结论 总体来说,女性、初次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于VR,要更多的关注年轻的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对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有较大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改进采集过程服务,可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献血者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