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小凌河、大凌河、双台子河、大辽河附近的钻孔资料,分析了4条河流附近的沉积物组成以及工程地质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沉积物为粉土、黏土和砂土为主,在小凌河地区14 m以下地层出现了厚度达16 m的砾石层;辽河三角洲小凌河和大凌河地区浅部地层有一层超过1 m的淤泥层,工程性质较差,除淤泥层外,其他地层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0%,以中低压缩性土为主;辽河三角洲地区的承载力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桩径为1200 mm,壁厚24.0 mm的钢管桩情况下,辽河三角洲地区30 m深度处地层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最大值均可达到9000 kN,但在淤泥层、粉质黏土和黏土层的承载力出现急剧减少的现象,在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持力层.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陆地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沉积物
工程地质特性
黄河三角洲
湘江三角洲沉积物元素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湘江
污染评价
地累积指数
主成分分析
孤岛凸起西斜坡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沙二段
孤岛凸起西斜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河三角洲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海洋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辽河三角洲 沉积物 工程地质特征 单桩极限承载力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42.4
字数 60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59/hykx20170117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辽河三角洲
沉积物
工程地质特征
单桩极限承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洋科学
月刊
1000-3096
37-1151/P
16开
山东省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
2-655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57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