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元素,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导致其难以形成独立的矿床,均以伴生矿产的形式产出于富锡岩浆热液与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系统,以及相对贫锡的海底(火山)热液系统.研究表明,铟矿床广泛分布于活动的大洋或大陆板块边缘,成因上主要与板块俯冲以及碰撞作用密切相关,少量与火山岩以及喷流沉积岩相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有利构造背景则是弧后环境和裂谷环境.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铟的巨量堆积作用主要有新第三纪、白垩纪、泥盆纪三个时期,对应的矿化类型分别以浅成低温热液-锡多金属脉型、矽卡岩型以及块状硫化物(VMS)型矿床为主,其中与铟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岩多为A型或S型花岗岩.铟独立矿物目前报道约15种,主要包括自然铟、硫铟铜矿、铟石、樱井矿、羟铟石等,其中以硫铟铜矿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铟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其次为黝锡矿、锌黄锡矿、黄铜矿、锡石、黝铜矿、砷黝铜矿等.富铟闪锌矿通常形成于高温热液体系,常显示阶段性富集特征,最普遍的置换机制为(Ag,Cu)++In3←→2Zn2+.文章指出为完善铟金属成矿理论,需进一步加强铟的成矿物质来源、铟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及其与主矿种成生关系的研究.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铟矿床时空分布、成矿背景及其成矿过程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矿物学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成矿作用
年,卷(期) 2018,(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1-3626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611|P618.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121 1599 22.0 34.0
10 徐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5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1)
共引文献  (357)
参考文献  (5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6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8)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矿物学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成矿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