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前,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划定对中国耕地数量保护成效显著,但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更多的研究仍需聚焦在既定资源数量下的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上.耕地利用隐性形态包含涉及不同学科的多重属性,其转型规律的刻画需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基础之上.为此,研究结合中国耕地资源管理实践,分析了1949年以来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历程,梳理了分散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当前研究在区域性、综合性、多尺度性方面表现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弱化了研究结论在耕地管理实践中的可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文提出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地理学的研究理念和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弥补以上不足,并进而从概念框架、具体设计、实践运用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和细化,提出了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研究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阐述了这一框架的具体应用思路.
推荐文章
福建省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分析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转型
耦合协调关系
福建省
基于要素投入的安徽省耕地利用转型研究
土地利用转型
耕地利用转型
要素投入
转型机理
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耕地利用转型
熵值法
农业碳排放
地区差异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土地利用转型
环境效应
农区
土地利用调控
城乡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耕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框架
来源期刊 地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耕地利用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多学科综合 研究框架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6-1241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1/dlxb201807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龙花楼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9 5423 37.0 73.0
10 曲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2 256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19)
共引文献  (2099)
参考文献  (7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65)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4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1(4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2(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3(4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4(4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5(5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6(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7)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20(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耕地利用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土地利用转型
多学科综合
研究框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学报
月刊
0375-5444
11-1856/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109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0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715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