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液压复合成形技术,对数控铣削加工三通件进行工艺改进,针对充液拉深和内高压胀形阶段建立了力学模型,分析了摩擦系数、拉深比、压边力和胀形力等工艺参数对零件成形的影响.通过对液室压力的数值模拟,得到在40 MPa液压下,充液拉深后零件的壁厚减薄率最小,为27.5%,壁厚最薄处位于凸模圆角区域;并通过液压复合成形工艺,试制出内径为SR90 mm的三通件,成形的三通件翻边处最小壁厚为1.59 mm,通过了液压强度、气密性能等可靠性考核,实现了1Cr18Ni9Ti不锈钢球形三通件的整体成形.研究表明,采用液压复合成形技术,三通件的研制周期缩短了8天,材料利用率提高了60%以上.
推荐文章
环形件复合液压成形模拟研究
环形件
筒形件
充液拉深
液压胀形
成形质量
基于Fluent对三通管件结构的优化设计
三通管件
数值模拟
导流片
三通塑件注射模设计
注射模具
三通塑件
二向碰穿
三通管成形工艺改进与模具设计
三通管
加工工艺
拉深
模具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压复合成形技术在三通件上的应用
来源期刊 锻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液压复合成形 三通件 液室压力 充液拉深 内高压胀形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特种成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3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0/j.issn.1000-3940.2018.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爱杰 18 131 6.0 11.0
2 徐永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7 351 12.0 17.0
3 冯苏乐 11 15 3.0 3.0
4 管雅娟 9 25 3.0 4.0
5 赵淘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压复合成形
三通件
液室压力
充液拉深
内高压胀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锻压技术
月刊
1000-3940
11-1942/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
2-32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46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