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民间,傩舞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逐疫,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演变.逐渐将更多欲求和期望附加到傩舞上。而傩舞的发生需要在一定空间展开.同时与仪式上的道具、表演者共同形成文化空间和人们的想象空间,共同发生作用。笔者认为承载湛江傩舞的仪式空间的生成与建构至少具有四个层面。
推荐文章
广东湛江傩舞面具的符号学研究
湛江傩舞
傩舞面具
符号学
符号象征
民俗文化
探究毛南族傩舞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传承
毛南族
傩舞
艺术特征
肢体语言
文化传承
临川傩舞文化的风貌与特点
临川文化
傩舞文化
风貌
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湛江傩舞空间的文化解读
来源期刊 民艺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想象空间 傩舞 文化解读 湛江 仪式空间 文化空间 表演者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G222.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华美 5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想象空间
傩舞
文化解读
湛江
仪式空间
文化空间
表演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民艺
双月刊
2096-5257
10-1531/G1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82-186
201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08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