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呈构造透镜体产于湾河蛇绿混杂岩带内,该发现弥补了东特提斯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在云南境内的空缺.在岩石学观察的基础上,借助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退变质榴辉岩中的锆石开展了精确的U-Pb年龄测定.所测试的3件样品分别采自3个不同的露头:样品PM011-9-1采自勐库控角剖面,样品PM038-15-4采自勐库地界剖面,样品GH1612-1-1采自勐库根恨大寨.测年结果显示,样品PM011-9-1的23个测点中存在2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801.0±9.8Ma和227.0±12Ma;样品PM038-15-4的26个测点中存在2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447.5±3.6Ma和291.7±6.3Ma;样品GH1612-1-1的30个测点中存在一组较集中的206Pb/238U年龄,为229.0±1.3Ma.结合区域资料及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分析,801.0±9.8Ma应属退变质榴辉岩的原岩年龄,可能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出现的初始洋壳;而447.5±3.6Ma、291.7±6.3Ma和229.0±1.3~227.0±12Ma这3组年龄可能代表了退变质榴辉岩经历的3期变质作用年龄:分别为峰期硬柱石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中期角闪石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的退变质作用,为一个降压-增温的"热折返"过程;主期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是一个大幅度的降温-减压过程,奠定了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的主体面貌.
推荐文章
滇西双江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退变质榴辉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滇西双江县勐库区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及多期变质增生
锆石U-Pb年龄
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时代
榴辉岩
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大别山北部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脉状"榴辉岩的锆石U-Pb年龄
锆石
U-Pb年龄
"脉状"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锆石中的包裹体
锆石
矿物包裹体
SHRIMP U-Pb测年
榴辉岩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西勐库地区退变质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退变质榴辉岩 硬柱石榴辉岩相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热折返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2-204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88.3|P597+.3
字数 756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4)
共引文献  (1557)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退变质榴辉岩
硬柱石榴辉岩相
LA-ICP-MS锆石U-Pb定年
热折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