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6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46~74岁,平均62.8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平均11.3 ng/m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平均6.7分.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平均46.5 ml.患者术前均有较好的勃起功能,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15分.TNM临床分期:cT1期123例,cT2期45例.168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其中59例采用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A组),术中不切开盆筋膜及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完全保留所有围绕前列腺周围的耻骨前列腺韧带、逼尿肌围、DVC及神经血管束(NVB).46例(B组)采用传统筋膜内保留神经技术,63例(C组)采用筋膜间保留神经技术.3组的年龄、临床分期、PSA水平、活检Gleason评分和术前IIEF-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缘阳性(PSM)率、术后尿控率、术后IIEF-5和生化复发率.术后控尿定义为每天使用尿垫≤1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3组的生化复发率.结果 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PSM率分别为8.5%(5/59)、13.0% (6/46)和11.1%(7/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拔除尿管即刻,以及术后1、3、6个月控尿率分别为71%(42/59),86%(51/59),92% (54/59)和100% (59/59);B组分别为63%(29/46),80%(37/46),89% (41/46)和96% (44/46);C组分别为24%(15/63),54%(34/63),79%(50/63)和86%(54/63).A组(x2=27.47,P <0.001;x2=15.20,P<0.01)和B组(x2=17.00,P<0.01;x2=8.20,P<0.05)术后早期(即刻和1个月)控尿率均显著高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6个月控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IIEF-5评分A组分别为10、11、16分,B组分别为8、9、13分,C组分别为7、8、12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恢复至术前状态的比例,A、B、C组分别为53%(31/59)、35% (16/46)、21%(13/6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5,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0,P>0.05).168例术后随访6~69个月,平均31.6个月.A、B、C组的3年无生化复发率分别79.3%、76.3%和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5,P >0.05).结论 行LRP时采用完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技术能显著提高患者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率,使性功能较快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经过选择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增加PSM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