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传统圆孔拉削加工负载建模过程不够清晰,负载特性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将拉刀刀齿上的槽定义成一种表面织构槽,综合考虑刀齿上的织构槽参数、拉削面积圆孔效应和拉削过程多齿接触周期特性,建立了较详细的织构拉刀拉削负载计算模型.基于经典刀齿切削负载理论,提出了具有织构槽拉刀的单齿拉削负载模型;考虑工件圆弧孔形状对拉削面积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单齿拉削负载模型;考虑由工件长度引起的多齿接触周期特性,得到一般性的织构拉刀拉削负载计算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实际拉削负载.同时也指出,在拉刀刀齿上开设织构槽可以降低拉削负载,但是开设的织构槽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值.
推荐文章
激光微织构拉刀制备与能量残留
表面织构
拉刀
激光
能量残留
BTA深孔钻的微织构制备与钻削试验研究
微织构
深孔钻削
激光
减摩
难加工材料
振动拉削系统振幅衰减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双阀激振
拉削负载
激振特性
幅值衰减
刀具表面织构对刀-屑界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刀具
表面织构
刀-屑界面
摩擦学特性
润湿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织构拉刀的拉削负载特性建模与验证
来源期刊 中国机械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织构拉刀 负载建模 矩形织构槽 圆弧效应
年,卷(期) 2018,(11) 所属期刊栏目 机械基础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9-1335,134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G156
字数 49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32X.2018.1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79 220 7.0 10.0
2 舒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1 1.0 1.0
3 孟青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1 1.0 1.0
4 吕俊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 1 1.0 1.0
5 王书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织构拉刀
负载建模
矩形织构槽
圆弧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机械工程
半月刊
1004-132X
42-1294/TH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772信箱
38-10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71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0623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