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株型松散品种新陆中54号和株型紧凑品种新陆中75号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适宜机采的株行距配置进行试验,分别为高密度一膜六行(66+10)cm、高密度一膜六行(64+12)cm和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cm.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新陆中54号与新陆中75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cm种植模式下,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日、结束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时期均提前,其生长特征值与总氮积累量理论值均较大.确保棉株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净吸收和净转移量的增加,发挥棉株单株优势,使棉株生长具有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可有效增加棉株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达到较高皮棉产量(3307.8和3150.9 kg/hm2).不同品种间,新陆中54号对新陆中75号而言单株结铃数高出9.23%,最终皮棉产量高出4.98%.[结论]在新疆南疆不同品种在机采棉株行距配置间,松散型品种新陆中54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cm配置下,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累积特征值较协调,各器官分配比例较合理,使皮棉产量较高.
推荐文章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特早熟棉区
棉花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生物量
施氮量对不同熟期棉花品种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东北地区特早熟棉区
棉花
施氮量
生物量
产量
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特征的影响
棉花
土壤碱解氮浓度
生物量和氮素累积
产量品质
种植密度对东北特早熟棉区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东北特早熟棉区
棉花
种植密度
生物量
氮素累积
产量
品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机采棉 株行距配置 生物量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6-141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562.01
字数 78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8.08.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巨松 新疆农业大学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 83 847 14.0 25.0
2 郭仁松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5 358 11.0 17.0
3 林涛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62 295 10.0 12.0
4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 新疆农业大学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 6 6 1.0 2.0
5 杨培 新疆农业大学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 4 6 1.0 2.0
6 李健伟 新疆农业大学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 10 49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3)
共引文献  (407)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机采棉
株行距配置
生物量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8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