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川北医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分析除稀释干扰后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收集由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测定的阴性标本(0 IU/mL)、弱阳性标本(0.2~1.0 IU/mL)及强阳性标本( >250 IU/mL)各20例,分析3组标本在加入完全溶血液前后及与所设置相应稀释对照组的OD值变化.结果:与对应稀释组相比,3个溶血组标本的OD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阴性标本组中,溶血后出现假阳性率为40%,弱阳性标本中检出假阴性率为45%;3组标本溶血后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诊断效率相比溶血前的对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阴性、弱阳性及强阳性标本均有影响;溶血能使阴性标本出现假阳性结果及弱阳性标本出现假阴性结果;溶血使ELISA检测HBsAg的能力减弱.
推荐文章
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的实验诊断效能指标的影响及对策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溶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灵敏度
特异性
漏诊率
误诊率
准确度
正确指数
抗干扰
白细胞粘附作用对ELISA检测HBsAg干扰现象的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WBC粘附
过氧化物酶
非特异性干扰
溶血对临界阴性HBsAg结果的影响及抗溶血因素干扰的研究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溶血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S/CO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讨在排除稀释干扰后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
来源期刊 川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临床免疫 稀释干扰 溶血 ELISA HBsAg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8-2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4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697.2018.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东生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20 52 4.0 6.0
2 蒋瑶 川北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1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临床免疫
稀释干扰
溶血
ELISA
HBsAg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川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5-3697
51-1254/R
大16开
197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80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