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喜辽妥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穿刺中对血管条件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PICC穿刺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喜辽妥组与山莨菪碱组,各50例.喜辽妥组:确定血管部位并以此为中心均匀涂抹喜辽妥,范围:直径≥5 cm,用量:lem/次×部位;频率:5次/d;使用时间:3~l0d.山莨菪碱组:山莨菪碱(lmL∶l0mg)全部浸入直径≥5 cm的无菌棉纱中并将该棉纱敷于所选血管部位的中心位置,10 min后取下无菌棉纱.用量:l0mL (l00mg);频率:5次/d;使用时间:3~l0d.操作者于实施干预后记录两组血管等级、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是否成功情况.结果:干预1d,2d时山莨菪碱组血管改善例数均多于喜辽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0d时喜辽妥组血管改善例数均高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喜辽妥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是64.00%,84.00%,二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是72.00%,98.00%,喜辽妥组高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PICC置管耗时为(8.94±3.55) min,喜辽妥组为(5.21±1.78) min,喜辽妥组低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可改善血管条件、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耗时.
推荐文章
提高特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实践与成效
特殊静脉
穿刺
成功率
护理
3种PICC穿刺方法应用于不同血管条件的效果研究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MST穿刺法
并发症
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对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品质管理圈( QCC)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桡动脉穿刺
垫枕
连线定位
成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辽妥用于改善血管条件及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喜辽妥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血管条件 穿刺成功率 效果观察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72
字数 2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6-3327.2018.06.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喜辽妥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血管条件
穿刺成功率
效果观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月刊
1672-5433
10-1462/R
16开
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1-1001
80-74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0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