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改变丘陵区暗棕壤大豆田传统守旧的施肥模式而低产的局面,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建立筛选最佳施肥模式试验研究,采用田间小区模拟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含量N、P、K和微量元素下 、不同大豆生长阶段(分枝期 、盛花期 、盛荚期和鼓粒期)下的大豆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植株鲜干重和株高,分析了不通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丘陵半山区中低产田大豆土壤最佳优化施肥技术模式为:优化施肥+花期追氮的效果最好,产量水平较常规施肥增产29.57%,增产率达到36.04%;该施肥模式表现出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该研究结果提出的大豆施肥模式可为坡耕地土壤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推荐文章
硅钙肥对晋南褐土区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硅钙肥
褐土
冬小麦
生物学性状
产量
红壤丘陵区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价
施肥模式
红壤丘陵
稻田
水环境
污染
评价
黄土丘陵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
土壤呼吸
磷脂脂肪酸
不同施肥模式对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丘陵区
坡耕地
土壤物理性状
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丘陵区暗棕壤施肥模式对大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林副特产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丘陵区 施肥模式 大豆 生物学性状 产量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65.1
字数 46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68/j.cnki.fbsic.2018.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孟祥海 19 4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丘陵区
施肥模式
大豆
生物学性状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副特产
双月刊
1001-6902
23-1303/S
大16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165号
14-2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