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重要战略工具.因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为指导,采用“经济社会大系统——三分法”,把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以近几年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求出各子系统评价值,运用聚类分析法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的各地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和综合评价值,然后运用协调发展指数公式求出各地市协调发展指数和运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求出综合评价值.最后各地市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是何种原因导致陕西各地市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以促进陕西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为陕西省及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陕西省区域科普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及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科学技术普及
经济协调
非均衡发展
区域经济
对比分析
陕西
陕西高新区-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协调发展
空间格局
综合发展水平
国家高新区
能源和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能源和环境与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层次分析法(AHP)
我国产业地区布局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产业布局
非均衡协调
发展战略
政策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的陕西区域协调发展规范研究
来源期刊 生产力研究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区域非均衡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本刊特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3,42
页数 9页 分类号 F061.5
字数 92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768.2018.10.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溥峰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5 298 6.0 17.0
2 孙悦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21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区域非均衡增长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产力研究
月刊
1004-2768
14-1145/F
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山西经济日报社6层)
22-1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598
总下载数(次)
48
总被引数(次)
1066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