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有关中亚造山带东段即兴蒙造山带早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一直倍受关注,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究竟是在泥盆纪还是早中生代?晚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究竟是持续的大洋俯冲还是经历了造山后的伸展裂解过程?以往对内蒙中部地区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区域内广泛分布的蛇绿岩和各类型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但是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构造环境往往具有多解性.为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框架并查明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本文详细总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变质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兴蒙造山带的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确定了该区域在古生代以来的变质作用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志留纪的高压低温型(430~410Ma),以南、北带的温都尔庙群蛇绿混杂带为代表,发育典型的低温高压型蓝片岩相岩石,记录了洋壳的双向俯冲过程;第二期为早-中泥盆世的中压型(~ 400Ma),以宝音图群为代表,发育典型的巴罗型变质带,经历以升温升压为特征的前进变质、峰期变质、峰后近等温降压以及随后降温降压的顺时针型P-T演化,指示与地壳加厚有关的碰撞造山过程;第三期为石炭纪的低压高温型(345~ 309Ma),以锡林郭勒杂岩低压变质岩为代表,发育广泛的混合岩化和基性岩脉的侵入,经历早期升温伴随微弱减压,直至温度峰期后近等压冷却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造山后的陆内伸展过程;第四期为早三叠世(~ 240Ma)的中-低压低温型,以早三叠世区域低级变质岩系为代表,经历中-低压相系的顺时针P-T演化,指示与有限海盆闭合有关的陆内造山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岩更可能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超基性岩和沉积岩系的时空配置与典型大洋的蛇绿混杂岩明显不同,更可能形成于有限海盆的环境.因此,从四期变质作用来看,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可能更符合复合造山的模式:(1)早古生代古亚洲洋发育沟弧盆体系(500 ~ 410Ma);(2)早-中泥盆世古亚洲洋闭合引发陆陆碰撞造山(~400Ma);(3)石炭-二叠纪陆内伸展并形成有限海盆(350~250Ma)和(4)早-中三叠世有限海盆被动闭合引起板内造山(~240Ma).
推荐文章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造山带
海西期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阿尔泰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的建立
龙门山造山带
逆冲
推覆
构造演化模式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宝力格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及构造演化特征
东乌珠穆沁旗
宝力格
地质特征
远景区划
兴蒙-吉黑造山带C/P界线参考剖面
参考剖面
石炭系
二叠系
兴蒙-吉黑造山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模式:来自内蒙古中部四期不同类型变质作用的证据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复合造山模式 索伦缝合带 兴蒙造山带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7-2872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542|P588.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春景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55 692 16.0 25.0
2 初航 11 170 7.0 11.0
3 张晋瑞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3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26)
共引文献  (983)
参考文献  (6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5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8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4(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5(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2)
1997(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9)
19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02(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3(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04(8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6)
2005(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6(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7(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0)
2008(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9(7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6)
201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2(3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3(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4(23)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质作用
复合造山模式
索伦缝合带
兴蒙造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