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纵观历史及社会发展进程, 近现代文人先贤的创作与时代以及社会变革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 社会及时代为先贤文学创作的背景与基础, 而文学作品则是促进或推动社会进程的重要力量;丁玲作为现代杰出女作家其创作风格伴随着社会带给其的影响发生了两次转型, 而创作风格及笔触往往是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抒发, 其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改变体现在对于社会及社会各阶级看法的改变以及人生追求的深化.丁玲始终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 并作为新旧社会交替的先进女性代表, 她的前瞻性使她成为新时代典型的新型女性, 不断为现代文学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换言之, 丁玲是在带领着现代女性寻找精神的家园, 探索女性生命的意义.从文学青年到革命作家, 从小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 从五四落潮时期到土改时期, 丁玲一生写作模式尽管经历两次转型, 伴随着她加入左联和共产党, 她的作品由带着反叛精神宣扬女性主义精神、批判男权社会下女性成为男性附属品到隐去自身视角的政治化写作模式探索封建土地制度下的乡村生活, 无疑是自身及写作成熟的一种体现, 然而社会带给丁玲的无奈和磨炼并没有打消丁玲追求现代自由主义精神和女性意识的使命.尽管丁玲位于左联时期的作品中已然将追求女性爱情自由和人身独立的单一的女性意识淡化, 仍将女性意识融入于作品之中, 将女性精神与革命工作放置于同一位阶, 间接呼吁女性精神与意识.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再次淡化是在丁玲的延安时期, 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已然微乎其微, 几乎成为政治立场下的传播媒介, 但是客观分析, 丁玲只是将女性意识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 以自我生命的真实体验, 追求着真理之火和生命苦难的超越. (1) 文学作品经历两次历史转型的丁玲实质上其对于社会行为、关系及现象不断参透的一种体现, 而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逐渐淡化是丁玲随着时代和政治立场的需求而转向成熟的表达模式的表征, 因此, 研究丁玲文学作品创作风格上的两次历史转型在于探索新旧交替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下, 丁玲坚守女性意识的时代背景、心理历程及文学表达的改变.
推荐文章
浅析作家丁玲的女性意识
丁玲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浅析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
作品
女性意识
论池莉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失落
理想
现实
试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知识女性书写
丁玲
早期小说
知识女性
书写
女性意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丁玲创作模式两次历史转型下的女性意识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迎新 吉林大学文学院 18 2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