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试验组予“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针刺对照组仅予常规取穴治疗,西药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14天后对所有病例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 ①PSQI评分:治疗后3组PSQI各项评分均降低(P<0.01,P<0.05),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焦虑、抑郁评分:治疗后试验组、针刺对照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西药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针刺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WHOQOL-BREF评分:试验组WHOQOL-BREF总分、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针刺对照组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P<0.05).3组总分、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④TESS评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和针刺对照组.⑤起效时间:3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对照组起效早于试验组和针刺对照组.结论 “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在PSQI、SAS、SDS、WHOQOL-BREF等指标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一常规取穴和(或)艾司唑仑治疗.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手足十二针”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失眠31例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 学科
关键词 失眠 手足十二针 针刺疗法
年,卷(期) 2018,(5) 所属期刊栏目 临证纵横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2-4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25/j.1674-1307.2018.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鹏 7 33 3.0 5.0
2 白鹏 47 286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9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失眠
手足十二针
针刺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
月刊
1674-1307
11-5635/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2-58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7251
论文1v1指导